沈亚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河道网簖、地笼捕捞问题整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城乡河道水质明显好转,渔业资源日渐丰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以网簖、地笼为主的捕捞行为十分常见。根据《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禁止使用地笼网、底扒网、鱼鹰以及其他破坏渔业资源的渔具、捕捞方法进行捕捞,禁止在行洪、排涝、输水河道和渠道内设置影响行水的建筑物、障碍物、鱼罾鱼簖或种植高秆植物。由于隐蔽性强、收益高、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等原因,网簖和地笼清理难度较大,水利、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加大整治力度,持续推进清网行动,切实维护河道排涝安全和良好水生态环境。
一、主要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重点区域联合执法。各地公安与水利、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合巡查等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联络人员,加大巡查频次及范围。在栟茶运河、岔栟河等重要水域开展了联合巡逻执法活动。对执法中发现的地笼,一律现场收缴、集中销毁,对违法放置地笼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处以罚款、没收渔具和渔获物的处罚。经初步统计,近年来,海安、如皋、启东、崇川等地清理网箱、网簖、渔网、地笼等约3322处。同时,市水利局加强对市属重点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日常监管,清理连环地笼、网杆、丝网、排钩、网浮等,确保骨干河道引排通畅。
二是常态做好长效管护巡查。今年,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检查、秸秆禁烧禁抛巡查、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等,组织河道“四不两直”暗访检查90余次,下发河道长效管护工单11份,整改渔网鱼簖、水生植物泛滥等问题30个。应用水域智能监控系统,对重点河段进行视频巡检,及时识别、预警非法捕捞行为;上线“安澜长江”微信小程序,畅通网格员巡查上报渠道及社会面举报渠道,鼓励公众举报非法放置地笼等行为,后台接到举报后,第一时间指令处置,并实时跟踪管理。
三是加强源头管控与规范引导。加强渔具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管,对渔具店登记造册,组织开展渔网具市场专项检查,没收非法尺寸地笼等渔网具。此外,依托公安模型,梳理线上购买地笼的人员和店铺,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当前,我市正在农村河道推广“以河养河、以鱼护河”的做法,由老百姓承包适养河道同时负责河道日常管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划分养殖河段,部分养殖户可能在河道内设置固定的拦鱼网。对于该类渔网,由镇村指导规范设置,确保不影响河道连通、水体流动。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阶段,我局将协同相关部门提高标准,压实责任,落实措施,创新方法,全力做好河道网簖、地笼捕捞问题整治工作。
一是深化协同共治,加强联合执法。强化部门联动,结合河长制加强河道日常巡查,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农业农村、公安、水利、交通、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增强工作合力。关注重点河段,坚持日常巡查,通过远程监控、无人机巡河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加强执法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形成“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动态清零的工作态势。
二是开展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通过网格员入户、宣传栏、公众号、学校教育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河道网簖、地笼捕捞的危害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群众的知法守法意识,远离、制止和举报非法行为。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环保组织、志愿者团队参与巡河护渔、清理地笼、宣传教育等活动,聘请热心居民担任义务监督员,形成群防群治格局。
三是培育替代产业,提升村民收入。积极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新型集体经济,鼓励捕鱼为生的村民积极发展渔业养殖、渔家乐等新业态,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部分年纪较大、收入较低的村民纳入河道管护员队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南通市水利局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