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513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10-15 累计次数: 字体:[ ]

魏进代表:

您在南通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强化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全面建立基层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体系。2024年以来,我市以全省基层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试点为引领,形成应急联动机制、避险转移方案、风险隐患排查3张清单,以及临灾预警叫应和提前转移避险2个环节的试点成果,重点解决了“谁来叫、怎么叫、叫应谁”和“谁来转、转移谁、转到哪”的关键问题。围绕一个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县级负责、乡镇主体、村组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细化明确行业部门责任清单,压实主体责任。围绕一个避险转移方案,建立基层防御工作机制,把责任落实到基层单元和具体人员。围绕一个风险隐患清单,建立基层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机制,规范全市1945个村(社区)4000余名基层灾害信息员常态和临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今年以来累计上报隐患信息19700余条,有效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临灾预警叫应环节,我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工作的指导意见》,压实乡镇、村等基层组织和行业部门的叫应责任,逐级明确叫应对象直至基层责任人,规范专报、短信、微信、工作群、系统平台、电话、应急广播以及敲门入户、大喇叭呼叫等多种叫应方式,确保“有叫、有应、有为”。在提前转移避险环节,我们建立了城乡老旧房屋、易淹易涝地区、施工工地、临时搭建房屋居住人员底册清单和社区脆弱人群底册清单;以社区和基层单位为责任主体“一对一”明确转移责任人;根据就近转移原则,邻里作为首选转移点,社区作为兜底转移点,为人员转移加上“双保险”,今年以来我市成功防范应对各类气象灾害102轮次,提前转移避险11333人次,未发生人员伤亡。

二、认真落实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作举措。一是推动风险防范关口前移。严格落实“4+12+N”风险研判会商机制,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常态开展自然灾害会商99次,应急会商100余次,发布工作提示单150余份。丰富预警信息全网发布途径,提高农村应急广播使用效能,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经验做法为全省唯一获国家普查办通报表扬案例。二是提高先期处置能力。构建形成市级“1+49”和县级“1+N”预案体系,实现全市102个乡镇(街道)、1945个村居(社区)应急预案全覆盖。今年我们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层级为主体,以高风险区域居住人员、脆弱人群为目标,聚焦“转移避险、先期处置、自救互救”,组织开展4000场次以上基层应急演练;同时,针对8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脆弱群体,发放家庭应急包10000套,切实提高基层先期处置能力。三是统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2024年以来,根据省应急厅统一部署,组织对全市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开展详细评估,形成了197所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评估报告,为后续改造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经市规划委员会同意,我局正式启动《南通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同步启动县级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后续将以《规划》为牵引,进一步规范应急避难设施场馆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相关信息系统,初步形成市、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应急避难场所布局。

三、持续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关键工作保障。一是开展应急指挥通保体系建设。配备视频会议、融合通信、5G布控球、卫星手机、无人机、应急指挥车等装备,形成以应急管理指挥信息系统为中心,卫星通信对空、无人机设备对天、指挥车对地,其他装备辅助联通的“空天地”一体化通保体系。目前,市、县两级共配备29台套会议终端,16个布控球、27部卫星手机、16架无人机、9辆指挥车、5台卫星小站以及12个指挥箱,103个乡镇全部配备视频会议终端,切实提升了全市在“三断”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二是建立救灾保障大格局。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支撑、规模合理的“市-县-乡-村”四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进一步健全救灾物资的共享共用和快速调拨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共分级分类储备各类应急救灾物资100余种33.98万件。深化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项目,将保障对象由原来的“本市户籍人员、常住人员”扩大为“自然灾害事故发生时处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来我市出差、旅游、务工的流动人员,以及参与自然灾害事故抢险救灾、应急救援人员)”。今年以来自然灾害民生保险累计赔付557起211.9万元。三是打造减灾宣传全矩阵。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0·13国际减灾日”等特定时间段,通过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开办科普展览等方式,广泛普及家庭应急知识和火灾逃生技巧。联合南通电视台制作推广强对流天气防御科普短视频,开展安全宣传“五进”等各类活动986场次,强化全市27个防灾和安全教育体验场馆建设,发动39.1万人次参观体验。

南通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