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0298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10-15 累计次数: 字体:[ ]

章小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公众应急教育体系数字化平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正奋力打造中国现代化工业名城,加快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一些新的社会安全、生产安全、城市安全隐患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频频出现,加快社会公众的应急教育、普及公共安全知识、提升公众安全理念迫在眉睫。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公众应急教育体系数字化平台建设,在依托现有传统宣教载体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坚持“应急教育为人民”的理念驱动,全面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相融合、意识能力全提升的公众应急教育体系数字化平台。

一、聚焦专业,网络学院“扬帆起航”

2022年6月16日,我局结合“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正式启动张謇企业家学院应急管理分院“云学院”的上线工作。通过邀请资深专家学者,采用在线培训等方式,全面普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综合减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为注重应急教育知识内容和传递形式的多样性,照顾不同层次公众的差异化需求,我局在网络学院基础上,进一步上线“张謇企业家学院”APP,并在应急管理分院“云学院”栏目中,同步发布相关教学视频以供公众浏览学习,截至目前共上传视频14个,浏览学习量超过11万次,线上应急宣传教育取得良好成效。

二、聚焦特色,线上体验“多姿多彩”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近几年共陆续建成面积超100平方米安全教育体验场馆22家,形成了丰富的安全生产体验馆存量资源。为进一步用好“盘活”这些体验馆的应急教育功能,我局以“安全生产体验馆一张图”安全文化品牌为抓手,统筹全市体验场馆资源,投入40余万元打造应急安全教育网上新阵地,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利用720度全景实地拍摄、真人录音讲解和VR全景等高新技术,根据不同体验馆的特色内容,建成南通市云安全体验馆,最大程度拉近安全体验场馆和市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网上参观体验、安全培训、互动教学等服务,极大丰富了应急教育体系内容,云安全体验馆自正式上线以来,年均超30万人次进行体验学习。

三、聚焦互动,微信公众号“有声有色”

2020年8月,我局注册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南通应急管理”,立足于准确传递全市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实时跟进全市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展,强化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领域典型经验做法的推广应用,精心开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科技赋能应急通信”“专家门诊云课堂”等专栏,正面回应人民群众的安全关注和需求,最大程度赋予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增加应急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鼓励群众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微信公众号开通五年来,共获得关注157501人次,推送信息超5173条,每月回应私信超45条,持续提高了全社会应急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聚焦预防,监测预警“保驾护航”

企业安全历来都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石,我局坚持预防为主、预警优先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安全风险的源头防控、常态管控、监测预警。在全省率先建成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制定实施配套的管理办法。通过实时接入企业的传感器、视频、二道门等状态信息,实现对企业的在线监测,对企业出现的异常报警,及时处理、实时跟进、协调救援,通过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反馈的全流程监测,建立重点行业企业风险值模型,细分风险类型、评估风险程度,客观全面进行风险估值打分。同时,强化风险分值运用,采取“递进式”监管模式,对相关企业进行精准的风险防控、监管和执法,确保企业生产“风险动态可控、隐患排查整改”,将生产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五、聚焦校园,安全宣教“筑基育魂”

我局结合省应急管理厅安全宣传教育进校园工作,开辟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第二课堂”,聚焦中小学阶段最突出、最典型的安全风险,从居家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灾害防护、应急救援、生产安全等8个方面,构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应急教育体系。会同市教育部门组织学生到各类安全教育、防灾减灾体验馆等场所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对安全教育的体验度、感知度。同时,以省安委办编印的《安全教育伴我行公共安全通识读物》为基础,立足江苏省校园安全教育、江苏中小学智慧教育以及学校家校通等平台,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网上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开展公共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全方位提升中小学生安全素养,共筑校园安全防线。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吸收您的宝贵建议,努力构建“信息透明、响应及时、多样供给、长效持续”的公众应急教育体系数字化平台,紧扣公众应急教育体系本质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AI、大数据等技术与公众应急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打造小切口、数字化的创新教育场景,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应急教育体系,强化参与式公共应急教育氛围和文化,努力让强化应急教育、提高应急能力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不断增强社会全员公共安全意识、应急责任意识、风险识别水平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不断提升公众应急教育数字化质效,构建全民应急教育生态,切实筑牢我市安全发展的“硬屏障”。

再次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应急管理局

2025年9月8日